close

最近會刻意的觀察自己不去執行某件認為應該要做的事的原因 ?

例如 :忘了帶筆記本、資料沒備份、有些時候上課想錄音卻又不願意這麼做、休假只想自在度過或者正負向的言語。

 

小瑜子觀察自己一段時間後,發現並非忘記而是刻意選擇忘記、並非不想而是選擇對自己有用處的好。

生活中,不會隨時有催眠師在身旁催眠找到潛意識要這麼做的原因,但經過探索是可以瞭解潛意識的想法。

經過好段時間的練習探索,發現自己的覺察力提升了。

 

觀察重點在於這兩句話 :

潛意識只聽得懂自己要的是什麼 ?它聽不懂你不要的是什麼 ?(正負向語言)

潛意識只知道自己要什麼 ?不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?(潛意識會幫自己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好)

 

負相言語,舉例:我不要再對這件事有情緒了,但實際的感覺是就是對事件有情緒。那是因為潛意識只聽得懂“要有情緒”。

如果將它修成為正向語言:我可以嘗試與情緒分離,從客觀角度看待它。感覺到的會是我要“與情緒分離“。

 

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好,舉例:忘了帶筆記本或不想寫筆記。潛意識要對我說的是,越寫越多、東西越來越多、光是想到那麼多東西要複習,就覺得乾脆不要擁有,簡單過日子。

 

找到事件與潛意識的連結,對小瑜子來說,幫助很大,能夠知道潛意識的用心,一方面是能釋懷對自己嚴格的要求、一方面是嘗試與潛意識溝通,找到另一個平衡潛意識的方式。

例如:筆記寫下重點即可,上課認真的聽、沒記到就沒記到,學習放過自己。

例如:休假只想放鬆,是因為平常把時間壓得太緊,以至於休假已經沒力做太多的事。藉由瞭解潛意識,和潛意識達成協議,有付出、就要有放鬆、一來一往,讓身心達到平衡的狀態。

認識潛意識、嘗試與它溝通、達到兩者兼顧就能夠突破現狀,做到不傷害自己也做到不為難潛意識。

 

小瑜子探索潛意識的方式:

事件連結到懷疑可能性的每個原因,把每個原因與事件一一核對。

舉例:前兩天小瑜子因為傍晚情緒莫名低潮感到不解,把白天發生過的、進入腦海裡的,一一想過一遍,把可能的原因擺放在心中,再繼續探索其他也有可能的原因,核對到白天想到關於工作,雖然當下沒有太多情緒,但它成為隱而未爆的種子,等到事情都忙完時,就莫名的低潮。

當我知道原因之後,除了現階段確實也沒辦法解決工作議題,但在這前提之下,該怎麼讓潛意識與自己達到和平共處的狀態,那時寫了日記、想了幾個方式後睡覺,隔天再由這幾個方式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當下的處境,找到方式之後,情緒也漸漸被撫平。

 

分享何謂選擇 :

一個選擇,是沒有選擇。兩個選擇,左右為難。三個選擇才真正有選擇(這句話取自於”逢甲大學演講者陳彥宏說的一句話“)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浪旅行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