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小瑜子現在上兩個社大課程,

一個是NLP、一個是家庭心裡學,兩個老師各有特色,

重點是 ... 上課能夠跳脫生活框架,走出去瞧一瞧。

 

為的只是讓自己在生活裡,看見更多的選擇,

當我們有了選擇權後,會比過去容易跳脫困境。

 

上課還有個有趣的發現,就是會看見每個人的思考都是獨一無二的,

沒有誰對誰錯,會發現 ... 原來別人會這麼想、原來同件事大家的觀點還真不一樣呢 !

 

好啦 !切入今天說的主題,家庭心理學,學習到“薩提爾模式“

 

求生存姿態源自一個低我價值和不平衡的狀態。當我們遭遇口語的或非口語的、感覺到的,以及推測來的威脅時,為了保護我們的自我價值,我們選擇採用生存姿態來對抗威脅。其實我們採用這些求生姿態,我們是在嘗試得到他人的接納,同時隱藏我們絕望的渴望,以感覺到與他人聯結。求生存姿態就像是自我表達與自我壓抑間的一個不確定平衡。

薩提爾模式由此發展出溝通姿態的概念,以誇張的方式示範人們自我價值的內在感受。以下將分別介紹各種生存姿態:討好、指責、超理智和打岔;第五種是一致。

 

A. 求生存的應對姿態-討好

當我們討好時,我們不顧自我價值的感受,而將我們的權力交給他人,或者來者不拒。當我們的討好成功地取悅某人時,我們會感到心滿意足,直到另一個人的不悅打破這一切為止。

語言 「這都是我的錯」
「我沒有你就不行」
「沒有了你,我就一文不值」
「你喜歡什麼?」
「我只想要讓你高興」
「沒事,沒事」
「我不值得」
「我不重要」
「我很可憐」
行為 道歉、懇求的神情、哀求及請求寬恕、乞憐依賴、過份地好、過份雀躍、取悅他人、讓步、過度和善
情感 受傷、悲傷、焦慮、不滿、被壓抑的憤怒、無助、委曲、哀怨
自我概念 低自我價值、缺乏自信、遠離自我、把焦點放在對自己的期待上
資源 關懷的、滋養的、靈敏的、友善
常見的心理症狀 憂鬱的情緒、易被激怒、神經質、焦慮、恐慌、自殺意念
反應 忽略「自我」:尊重另一個人及情境,但不尊重自己真正的感受

B. 求生存的應對姿態-指責

指責和討好相反,為了保護自己而選擇蹂躪別人或環境。由於指責的爆炸性特點,老是指責的我們也常常切斷和他人親密的聯結。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自我懲罰的放逐裡。我們只在獨處時暗自哭泣,因為我們不承認自己的脆弱;我們內心深處相信,一旦揭開低自我價值,我們就會死去。

語言 「這都是你的錯」
「你從來沒做對過」
「你永遠做不好任何事」
「你到底怎麼搞的?」
「我沒問題」
行為 責罵、批判、斥喝、吹毛求疪、獨裁、控制、恐嚇、攻擊、挑毛病
情感 憤怒、挫折、不信任、不滿、被壓抑的受傷、害怕失控、孤單
自我概念 低自我價值、不成功的、遠離自我、缺乏控制/無助、把焦點放在對他人的期待上、與人隔離
資源 自我爭取、有領導才能、有能量
常見的心理症狀 憤怒與暴怒、易被激怒、反抗的、拒絕的、妄想、暴力、反社會的特質、疑心病
反應 忽略「他人」:只顧自我和情境

C. 求生存的應對姿態-超理智

這姿態最突出的特微是毫無人性地客觀。當我們用超理智時,我們不允許自己或別人注意感受。我們處理衝突的方法是引用研究或數據來證明我們永遠是對的。這反映出社會規條:成熟就是不受動搖、沒有七情六慾,而這常被誤解為理智。當我們超理智時,我們從人群裡退縮,且受苦於孤單。

 

語言 理智,邏輯而客觀的、強調學術性、重視規則和正確性、使用抽象字眼及冗長的解釋、避開有關個人或情緒上的話題、複雜的語術:「人一定要講邏輯。」
行為 僵硬刻板、固執、操縱、喜歡提出建議、威權、一絲不苟、不帶人性的客觀、說教、理性、分析事理、講大道理、好辯
情感 僅顯露少許情緒、內心極為敏感、孤單的、孤立感、空虛的、害怕失去控制、易顯示脆弱的、冷靜、沉著、不慌亂
自我概念 低自我價值、缺乏自信、遠離自我、感到缺乏控制、無法表露感受
資源 有知識的、注意細節、解決問題、理智
常見的心理症狀 憂鬱、心理疾病、強迫心理、強迫行為、自閉症、社交退縮、缺乏同理心
反應 忽略「自我」及「他人」

D. 求生存的應對姿態-打岔

打岔是超理智的反面,企圖在討論問題時分散他人的注意力;一直改變想法,想同時做無數的活動,無法把注意力專注地放在同一件事上。打岔的我們相信,只要可以把帶有任何程度壓力的話題轉移注意的方向,就可以生存下去。打岔的人的存在,使人覺得愉快,不被認為有問題而常得不到幫助。

語言 改變話題以分散注意力、不能專注於一件事上、避開有關個人或情緒上的話題、講笑話/言不及義、打斷話題、抓不到重點、避開感受
行為 活動力過多或不足、不安定的/移動的、操縱的、不恰當的、看起來不靈敏的、慢慢的/表面的、爭取注意力、傻氣的、插嘴、擾亂
情感 僅顯露少許真正的情緒、內心極為敏感、狐單的/狐立的、焦慮/悲傷、空虛的/被誤解的、害怕失去控制、易顯示脆弱的、困惑
自我概念 低自我價值、缺乏自信、遠離自我、感到缺乏控制、無法表露真實的感受、沒有人在乎、沒有歸屬感
資源 幽默、自發性、創造力、好玩、有彈性
常見的心理症狀 困惑的、不恰當的、衝動控制不佳、憂鬱、缺乏同理心、妨礙他人的權益、學習上的無能、精神狀態混亂
反應 忽略「自我」、「他人」及「情境」

溝通過程中,我們嘗試讓別人為我們自己的期待負責,付出的代價是我們藉由別人的行為來界定自己,最後減損了自己的自我價值。當我們愛與被愛的基本渴望受到威脅時,為了維持關係或保護自己,我們可能選擇討好、指責、超理智或打岔的求生應對姿態。

而在上述四種姿態中,沒有一個是平衡而有益健康的。為了減輕在某種求生存姿態中的痛苦,人們選擇轉換姿態。而在壓力情境下,我們多半較常使用其中一個姿態。大多數人的姿態模式已固定,但人們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典型的姿態裡。重要的是,若我們未學到如何一致,就將被侷限在討好、指責、超理智或打岔裡了。

D. 求生存的應對姿態-打岔

打岔是超理智的反面,企圖在討論問題時分散他人的注意力;一直改變想法,想同時做無數的活動,無法把注意力專注地放在同一件事上。打岔的我們相信,只要可以把帶有任何程度壓力的話題轉移注意的方向,就可以生存下去。打岔的人的存在,使人覺得愉快,不被認為有問題而常得不到幫助。

語言 改變話題以分散注意力、不能專注於一件事上、避開有關個人或情緒上的話題、講笑話/言不及義、打斷話題、抓不到重點、避開感受
行為 活動力過多或不足、不安定的/移動的、操縱的、不恰當的、看起來不靈敏的、慢慢的/表面的、爭取注意力、傻氣的、插嘴、擾亂
情感 僅顯露少許真正的情緒、內心極為敏感、狐單的/狐立的、焦慮/悲傷、空虛的/被誤解的、害怕失去控制、易顯示脆弱的、困惑
自我概念 低自我價值、缺乏自信、遠離自我、感到缺乏控制、無法表露真實的感受、沒有人在乎、沒有歸屬感
資源 幽默、自發性、創造力、好玩、有彈性
常見的心理症狀 困惑的、不恰當的、衝動控制不佳、憂鬱、缺乏同理心、妨礙他人的權益、學習上的無能、精神狀態混亂
反應 忽略「自我」、「他人」及「情境」

一致性不只是一種姿態,而是讓人更趨於統整且富有人性的另一種選擇。是一種存在狀態,也是一種與我們自己、與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。高自我價值和一致的狀態是成為更有功能的人的兩個主要指標。

當我們決定一致地回應時,並不是因為我們想贏、想控制別人或情況、想保護自己或忽略別人。選擇一致意味著選擇做我們自己、與別人接觸建立關係,以及直接與別人聯結。

語言 帶有感受、思維、期待、願望及不喜好的誠實;開放而分享的;聆聽他人;尊重自己、他人與情境三者、真實的語言與身體姿勢、聲調、和內在感受配合;語言也顯示對感受的覺察
行為 有活力、有創造力的、有生命力的、自信的、能幹的、負責任的、接納的、有愛心的、平衡的
情感 平和的、平靜的、有愛心的、接納自己與他人、腳踏實地的、與語言一致且流暢的被表達
自我概念 高自我價值、能幹的、欣賞自己、慶幸自己的獨特性、接納價值的平等、與生命力聯結、重視自己且尊重他人、平衡/和諧的
資源 自我覺察、負責任的、開放的、關懷自己與他人、統整、連結、接觸、高自我價值
常見的心理症狀 健康的
反應 自己、他人、情境都是同等重要的

 

溝通過程中,我們嘗試讓別人為我們自己的期待負責,付出的代價是我們藉由別人的行為來界定自己,最後減損了自己的自我價值。當我們愛與被愛的基本渴望受到威脅時,為了維持關係或保護自己,我們可能選擇討好、指責、超理智或打岔的求生應對姿態。

 

而在上述四種姿態中,沒有一個是平衡而有益健康的。為了減輕在某種求生存姿態中的痛苦,人們選擇轉換姿態。而在壓力情境下,我們多半較常使用其中一個姿態。大多數人的姿態模式已固定,但人們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典型的姿態裡。重要的是,若我們未學到如何一致,就將被侷限在討好、指責、超理智或打岔裡了。

以上內容取自 http://www.shiuhli.org.tw/development/str_center_2_1_3.jsp

 

討好、指責、超理智、打岔_都有屬於它們的特定姿勢,

老師帶領我們做,體會感受身體在這個時候,會出現什麼樣的感覺 ?

再感受這四種姿勢哪一種是自己會覺得比較舒適 ?或者比較不舒服 ?

 

接下來兩人一組,不用語言,只用這四種肢體語言表達,

當對方呈現什麼姿態 ?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回應 ?

而我想用這樣方式是有原因嗎 ?回到生活中,我都是怎麼回應別人的呢 ?

 

以下是小瑜子的練習心得

小瑜子出現最多次數的是”討好“及”打岔“,幾乎不太會出現的是”超理智“。

 

活動中,只要對方跟我”討好“,我就會回饋給對方”討好“,

但”討好“久了,又有種莫名的想逃離,就會轉變姿勢為”打岔“。

這時的”打岔“比較像是避開感受,逃離別人對我的”討好“。

 

當對方呈現”打岔“時,我也樂於處在”打岔“,

對我而言較像是處在言不及義、反正就你怎樣我就怎樣,

這一切都很表面,雖然有些虛偽的感覺,

但也覺得無所謂,反正人總有不得不的相處。

 

當對方呈現”超理智“時(練習

時,我定義的超理智是對方企圖掌控全局,干涉我該怎麼做),

下意識有種憤怒,姿勢會從一開始的”討好“不自覺的轉向”指責“,

在這時的”指責”對我而言較像是不滿、被壓抑的受傷,種種情緒都會讓自己瞬間爆炸。

 

當對方呈現“指責”時,我會默默的成為“打岔”,此時的“打岔”像是一種逃避、想暫時遠離狀況。

 

這個練習,回到小瑜子的生活層面準確定超過 80%。

容易心軟(所以經常處在討好),因為只要對方柔軟,很容易算了。

對我不能用強硬態度(超理智),過度干涉,

會讓我瞬間理智線斷掉,後續狀況就是難以收拾殘局。

生活中用到“指責”次數很少,除非是對方干涉我太多(超理智)。

用到“超理智”可以說幾乎不會有,

因為容易以情感為基礎處理事情,難以客觀地看待事情、分析。

 

討好、指責、超理智、打岔_沒一個喜歡的阿 !

可惜我們難免有情緒,要做到“一致”,是種學習,

而我正在這條路上學習中,感謝小瑜子的努力,

讓心裡的小小瑜從過去的情緒擺盪逐漸走向平靜之中。

 

這四種,最不能接受的是“指責”,在那樣的情況下過日子,很難受。

不太喜歡的是“打岔”,覺得不被尊重。

覺得最能接受的是“討好”,因為殺傷力最弱,也最容易打動我。

讓我又愛又恨的是“超理智”,當”超理智“運用在客觀、分析時,

恰恰給予我很大的幫助。但用在強迫時,就會失去理智,瞬間崩潰 !

 

這個練習滿好玩的,看見我們在日常生活裡,都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與人相處,

如果能,真心希望哪天我能修行成功,成為“一致”。

 

透過練習讓小瑜子聯想到最近在思考關於自己的事,

習慣逃避感受、不太想把感覺說出口、處在“討好”狀態,

以至於形成我喜歡獨來獨往的原因之一,

跟朋友的交集幾乎只在短短幾小時,不太會有一起做什麼事,

回到我的功課,那是因為我不懂得與人相處。

 

喜歡自己的步調、有時候配合他人的步伐會使我有莫名的壓力可卻說不出口,

久而久之,我的工作盡可能會獨立完成,不想跟別人共同做某件事,

私生活也習慣一個人做任何事、旅遊更愛一個人,只有少數時間會找人,

基本上會找上的旅行伴,都有著能接納我的真實個性,才會覺得沒壓力。

 

我是不是該勇敢的踏出“討好”爭取自己的權利,

把感受說出口,這對我而言,真的是勇氣練習 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浪旅行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