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書、寫記錄日記時間一個月了、,最大的收穫是強化記憶書的內容,它像是一種提醒,延長在腦中的記憶。

 

喜歡看書的人或上過課後或多或少會有種感覺,看過的書、上過的課這麼多,但隨著時間過去後,對自己有幫助的,轉化為行動的比例有多少 ?

 

體驗當下會感受到驚嘆、有種期待改變的決心,但現實往往是、日子繼續、生活忙碌,沒多久,早遺忘想緊緊抓住的某個想法或改變。

 

對於曾學過的記憶經常只保留最經典的部分,其餘的隨著時間逐漸變得模糊。

 

於是我開始了練習二次閱讀 (用聽的)以及寫記錄日記,藉此提醒把它運用在生活中,刻意的讓自己在每個今天練習新的習慣。

 

 

在此分享人的記憶遺忘曲線,以下內容是擷取網站

 

 http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%E8%89%BE%E5%AE%BE%E6%B5%A9%E6%96%AF%E8%AE%B0%E5%BF%86%E9%81%97%E5%BF%98%E6%9B%B2%E7%BA%BF

 

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

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·艾賓浩斯(Hermann Ebbinghaus)研究發現,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,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。最初遺忘速度很快,以後逐漸緩慢。他認為"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",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,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。

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表明:

人類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註意過程的學習後,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,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,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,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,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,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。

那麼,對於我們來講,怎樣才叫做遺忘呢,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,也不能回憶起來,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,這些都是遺忘。

艾賓浩斯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拿自己作為測試對象的,他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。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,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,比如asww,cfhhj,ijikmb,rfyjbc等等。他經過對自己的測試,得到了一些數據。

 

時間間隔 記憶量
剛剛記憶完畢 100%
20分鐘以後 58.2%
1小時後 44.2%
8-9小時後 35.8%
1天後 33.7%
2天後 27.8%
6天後 25.4%
一個月後 21.1%

然後,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,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:艾賓浩斯遺忘曲線,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,橫軸表示時間(天數),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浪旅行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